夏季,许多喜爱戏水的市民没有选择泳池,而是来到“杀机重重”的户外水域,
记者采访国家级救生专家人士,提醒亲水者??野泳的痛,你别尝
炎炎夏日,气温攀升,面对酷热的天气,许多人会通过游泳来消暑降温,尤其是暑假,青少年更是难以抵挡戏水的魅力。然而,很多人并没有选择正规泳池,而是选择了暗藏危险的户外水域。
近段时间,每到下午傍晚时分,一些市民就会到老龙眼水库、泉山湖等水域游泳,远远看去,水里人头攒动,岸边人潮如梭,对于岸边竖立的“禁止游泳”警示牌人们全然不顾。你可知,这些微波荡漾的水面看似平静温柔,却“杀机重重”,危险无处不在。根据媒体报道,每年的3月到10月都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我国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而这些悲剧大多就是孩子们擅自结伴野泳引发的后果。
夏季户外游泳者络绎不绝
7月13日下午,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来到泉山湖,发现此处戏水、游泳的市民不少,道路上停了一排私家车和电瓶车。在一处下水点,竖着一面牌子,上面写着“此处水深3米以上禁止游泳”。然而,游泳者对此熟视无睹,依然踊跃下水。其中一名男子说:“我就住在附近,我也知道这里有深的地方,但我水性好,不会有事的。”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看到,水里既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有的带着游泳圈等救生设备,有的则没有。在靠近岸边的水域,还有一些年轻的妈妈带着年仅四五岁的儿童在水里嬉戏,玩得忘乎所以。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询问这样会不会很危险,一位年轻妈妈不以为然,笑着问:“这岸边水好浅,能有什么事儿?”
采访中,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发现,对于水中潜在的危险,很多市民并不十分清楚,一名年轻男子和同伴来此游泳,他说:“大家都来这里游,应该就是安全的吧。”
随后,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又来到老龙眼水库,这里游泳的人也不少,岸边还有卖泳衣、游泳圈的小摊位。在携带救生设备上,有的泳者带着游泳圈等,有的身上拴着一个大的矿泉水瓶,五花八门,水面上“色彩缤纷”。
这里,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游泳,一名家长带着儿子游了一会上来后,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问孩子会不会游泳?孩子说“不会”,家长则说,“就是带他来玩的”。当问及,担不担心孩子自己哪天跑来玩,这名家长十分肯定地说:“不会的,他胆子小,我不带他来,他肯定不敢来。”
资深泳者携带“跟屁虫”
户外游泳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但也有不少资深游泳爱好者却青睐户外游泳,不过他们对于安全却是一点都不敢放松。淮南市冬泳运动协会的游泳爱好者俞泽龙就是其中一位,今年65岁的他说:“游泳,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安全。”俞泽龙说,在野外或公开区域游泳,在不了解水的深度、宽度以及水温时一定不要随便下水,“我们从来不在陌生的水域游泳。”他说,野外水域水的深浅、温度会经常变化,还会有激流、漩涡,这些危险的因素任何一个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俞泽龙说,他们在野外看到青少年独自游泳都会加以劝阻,建议他们在家长的陪护下方可下水。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同样,资深游泳爱好者在开展户外游泳时也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做足安全措施。“溺水的都是逞能的。”
俞泽龙说,协会的游泳爱好者在野外游泳,都携带一个“跟屁虫”。“跟屁虫”是指一种醒目的橙色或白色气囊状的救生浮球,用长长的带子拴在使用者的腰间,是国际泳联和中国泳协指定的救生设备。带着“跟屁虫”既能保证自己安全,在他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也可以扔给他人使用。另外,俞泽龙还建议喜欢户外游泳的爱好者们参加有组织的户外游泳。有组织的活动,最起码相互有人照应。
专业人士支招防范溺水
为何户外游泳安全隐患多?溺水该如何施救?夏季游泳应具备哪些安全防范知识?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采访到了国家级游泳救生员培训老师、国家级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老师隗晓璇。她从不同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特别强调:尤其是学生群体,需绷紧夏季涉水安全这根弦。
隗晓璇表示,首先,不提倡大家到户外游泳,“在水库、河边这样的场所最好不要游泳,因为水下情况复杂,而我们又不能完全了解到它们的情况,比如哪些地方有石头和水草,哪些地方地势高低不平,我们都不能掌握。并且,这样的户外场所没有安全救生人员,万一发生紧急突发状况,没人施救是非常危险的。”隗晓璇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她建议夏季爱游泳的朋友们还是应当到正规的游泳场所进行游泳,不仅环境好,而且游泳馆都配备了专业的救生员,保证大家的安全。
那么,爱游泳的青少年们,应当了解哪些安全防范知识呢?如何才能在水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防止危险发生?隗晓璇向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她说道,游泳前一定要切记几点,一定要和大人前往水域环境游泳,切勿单独游泳;要对水域环境提前进行了解和认识,深水区域和危险区域切不可进入;另外,对自身水性要有了解,不要逞能,避免意外发生;过饿或者过饱时最好不要游泳。隗晓璇表示,游泳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装备佩戴齐全,“比如穿好泳衣泳裤,戴好泳镜泳帽,先淋水热身,再下水游泳。”隗晓璇说道,“入水前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这样可以防止抽筋。”而对于调皮的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水域边不要嬉戏打闹,防止摔跤,入水前一定要注意水域周边的各项告示牌,比如快道、慢道、深水区、浅水区以及小心路滑的标志等。
隗晓璇在介绍中说道,很多溺水事件的案例中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救援方法不当。她说,对于青少年来说,自身安全最重要,切不可贸然下水救人,“会游泳不代表会救人,成年人下水救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孩子呢?直接救人者必须经过专业的救生培训才可以。”
她建议,青少年在遇到他人溺水时,第一招要大声呼救,或者拨打电话报警,报警中要注意几方面:讲清事发地址、周围标志性建筑;说明溺水者人数及状况;要等对方问明情况后再挂电话;报警后保持电话线路畅通。第二招,将硬质或软质延伸物递给溺水者,如竹竿、树枝、衣裤、毛巾等,在递的过程中要牢记几点,首先,确认救援地点安全、牢固,其次,延伸物应从侧面移向溺者,而不是直接伸向溺者;再次,拉溺者时速度不要过快,并留意身后围观者;最后一定要注意尽量借物延伸,不要轻易直接把手伸给溺水者。第三招就是将绳索、浮具等抛给溺水者,但要注意,绳索不可以缠绕固定在救援者手上或身上,拉溺者时不要太快,有急流时,要向下游边走边拉,第一次抛不中的话,要快速收绳第二次抛。
那么,如果溺水的是我们自己,而当时身边又没有人,我们应当如何自救呢?隗晓璇说,溺水自救关键要镇定,慌乱挣扎只会加速下沉。最好能借物漂浮,比如水桶、泡沫盒等,漂浮同时注意水中保温,避免快速失温。游泳抽筋时反向拉伸抽筋部位肌肉。游泳时呛水,尽量把水吞掉,剧烈咳嗽时要停游,调整呼吸。
图:在泉山湖,禁止游泳的牌子阻止不了一颗颗“勇敢的心”。
(记者 廖凌云 付莉荣)
(来源:淮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