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不止在九九重阳这一天,她10年如一日,守护瘫痪公公,支撑起一个家
“丈夫的父亲就是俺的亲爸”
孝顺老人是作为子女的本分,或许本是不值得一提,不过,要是十年如一日,从不出远门,每天24小时,守护在瘫痪的公公身边,这样的儿媳妇有谁会说不好呢?家住淮南市潘集区架河镇武庙村的钮成玲就是这么个好媳妇,如今公公在她的照顾下,已是耄耋高龄。
胜似女儿好儿媳钮
成玲的公公苏克富2006年患上脑血栓、糖尿病,双眼失明,行动不便,2013年又摔裂了尾椎骨,而后一直瘫痪在床。婆婆去世的早,丈夫苏周在外打工,苏克富的两个女儿又远在外地,照顾老人的重担一下子全部压在了钮成玲的身上。她并没有选择逃避,为了给老人一个舒适的环境,她把最通风的房间让给老人住,被褥洗得干干净净,让房间里始终没有一点异味。
夏天,公公双腿浮肿,还密密麻麻地长出一层小水泡,时常流出腥臭难闻的液体,钮成玲便天天给老人擦洗并敷上药。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吃凉饭,她用一个小盆倒半盆开水,将饭、菜放入盆内温着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公公瘫痪后时常大小便失禁,为了不使公公身体受委屈,钮成玲便替公公换内衣。起初,性别上的不便让这公媳俩多少有些尴尬,她便不断与公公交流,让公公把她当作亲生的女儿,最终说服了公公。邻居们都说苏克富有福气,每每这时他都会说:“都是媳妇照顾得好,让我多在世上活了几年。”
就这样,钮成玲热心侍奉老人,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一做就是10年。她无怨无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亲就是她的父亲,照顾公公就是她的责任。
柔肩扛起家庭大梁
丈夫苏周虽然在外打工,但身体单薄又没有专业技能,挣钱并不多,4亩土地成了家中重要的收入来源,浇地、拔草、施肥、晒粮,钮成玲一个承担起几个人的劳动量。同村的妇女都外出打工了,每年都能赚下个几万元积蓄,好姐妹有时劝她,让她跟着一起出去打工。每当这时,她都会摆摆手,“公公一刻也离不开人,我也知道出去打工挣钱多,可我走了公公谁来照顾啊。”
就这样,每天下地劳作、做饭、伺候老人,钮成玲把繁重单调的生活也安排得极有规律。生活拮据,为了给公公增加营养,她便对自己精打细算,把省下来的鸡蛋、牛奶全部留给公公。她的“孝”道也体现在一处处细节中:几点钟喂饭、喂多少饭、几点钟喂水、几点接尿……多年来,钮成玲已经习惯夜晚和衣而睡,随时准备照顾病榻上的公公。
瘫痪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无助感,加上对媳妇的愧疚感,让公公深深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累赘。一段时间里老人开始绝食,钮成玲喂他什么都摇头,也不说话,钮成玲急了,看见公公眼角流下的泪,她明白公公的真实想法,于是跟老人推心置腹谈了一次话,告诉公公:“在我心中您就是我的父亲,我就是您的亲女儿,照顾您我从来没有觉得累,更不觉得是负担,只要您好好的,一家人团团圆圆,就是最大的幸福。”时间久了,公公感动于媳妇对自己的孝心和照顾自己的决心,于是开始正常吃饭,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心。
孝感邻里好媳妇人人夸
媳妇对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时间久了,亲戚邻居都会看到,也都会被她的举动所感动,村里的老人们经常把好媳妇的事挂在嘴上,公公更是逢人就夸,“有好女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成玲待我真是比亲闺女还亲!”丈夫苏周则是感慨地说:“要不是有我这个好媳妇的话,我们家早就散伙啦!”
也有人说,“她那是傻啊,不是傻子谁留下来照顾瘫痪老头子,还不趁早走掉”。就是这样一位村民眼中的“傻媳妇”,把自己当成了公公的拐杖,陪伴老人走过了人生中一个个严冬酷夏;把自己当成了公公的眼睛,将每天所见所闻叙述给公公听。
“久病床前无孝子”,乡亲们也曾担心过钮成玲有一天会烦、会厌。然而10年过去了,钮成玲却尽最大努力,支撑着这个家,从无一句怨言,用自己的铁骨柔情印证了人间真爱。
图一:钮成玲为公公修剪指甲
图二:钮成玲给公公洗漱
(来源:淮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