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守儿童、留守少年、刚满20岁的大学生,到义无反顾的救人英雄,淮南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安徽理工大学学生马晃晃的坚定果敢大义乐观,可能让许多同龄人都难以做到!
马晃晃来自亳州一个贫寒农家,家里两个孩子读书,还有两位老人,父母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晃晃和妹妹从小学开始便成了留守儿童,一直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只有过年才能见到父母。懂事的他早早地成熟和坚强起来,学会照顾自己和妹妹,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做家务,带着妹妹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20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安徽理工大学,在大学里他依然质朴坚强,努力学习,乐于助人,连续被选为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多次获得助学金、奖学金。
2014年3月,马晃晃参加献血,因感冒未能献成,但了解到可以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时,他毫不犹豫留了样。当年年底他便得到了通知,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需要高分辨配型,他既没有思考,也没有征求父母和老师、同学的意见,爽快地答应了。但此后,因患者状况不稳定,一直等到2015年8月,晃晃又进行了二次体检,在此期间,他一直态度坚定,一心救人,没有一点“晃动”。
2015年10月29日是马晃晃捐献的日子,当工作人员再次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依然腼腆地一笑,简单爽快地决断:“好啊,没问题!”工作人员一再强调希望他告知父母。但一向果断的晃晃怕父母对捐献不了解,会影响捐献,又觉得父母在遥远的他乡打工实在不易,他轻描淡写地简单告诉了父母,也婉拒了父母想来看望陪伴他的愿望。没有一个亲人陪伴,晃晃在捐献期间依然还是那么坚定乐观,坚持学习不落下功课。捐献结束,晃晃一脸轻松,腼腆地笑了:“我又多了一个小妹妹。”
捐献后,晃晃积极参加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以亲身经历动员同学和更多市民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淮南每逢有新的捐献者启程,他总是抽空赶来为他们“传经送宝”、鼓劲加油。他也荣获安徽好人、参选中国好人、被评为2016年度全省十佳大学生。(本文由市红十字会提供)
图:马晃晃(右)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鲍广红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