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24日     
社会暖闻
社会暖闻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暖闻
十年倾情奉献 助人大爱无边
    发布时间:2015/10/27

    接到采访“淮南好人”张燕的任务,我的心里有些小小的激动,因为工作将近十年,我采访过无数位“好人”,但这是我第一次采访同事??我身边的“好人”。我想,我们十分相熟,对于我的采访她肯定会很支持,但是没想到,拨通电话邀约采访时,张燕却对我的采访非常不配合:“都是小事,不值得去宣传,不要来采访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张燕才勉强答应抽个时间简单说说,于是才有了这篇颇有些周折的采访。

  张燕是淮南市广播电视台一位记者编辑,同时她也是淮南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中的一员。她不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牺牲有限的休息时间,十年如一日常年坚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弱势群体,尤其是倾情关爱留守儿童,被大伙称为孩子们的“金牌主持”和“知心姐姐”;她还影响带动一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每次活动都带着爱人和年幼的孩子以及同事同学一起参加,动员孩子全班同学和家长参加。张燕还利用工作特色和优势为公益事业鼓与呼,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家人纷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至2015年9月,张燕已累计服务2100余小时,关爱留守儿童千余人次,获得淮南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称号。

  10年前,作为记者的张燕因采访与红十字会结缘,深受触动并加入了红十字志愿者,积极投身到淮南市红十字会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

  留守儿童的“知心姐姐”

  帮助困难家庭、资助大病儿童、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只要能抽得开时间,张燕哪项活动都走在前,但她最倾情关注、十年不变的还是关爱留守儿童。

  张燕与留守儿童结缘于一次淮南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志愿者陪留守儿童快乐过六一活动。在偏远的潘集区夹沟乡刘集红十字博爱小学,没有话筒,没有音响,没用道具,志愿者用树枝敲盆击鼓传花,用废弃的条幅拧成拔河的绳索,用充满激情的加油声以及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开心、惊喜和乐趣。留守儿童那开心的笑脸、感动的泪水以及和志愿者之间的温暖深深触动了张燕,她也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工作优势和特长能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情。每年数次的“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张燕都会提前来到红十字会,与工作人员一起策划方案,准备主持内容,为了能让节目更贴近孩子、让孩子喜欢,要反复商量、讨论、设计、调整每一个节目和每一个细节,有时一连几日忙得都顾不上按时吃饭。

  2012年冬,在淮南市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张燕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个特殊环节??为近期要过生日的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她和同伴们给孩子们精心选购了生日蛋糕和礼物。当从来没有这样过过生日的孩子们收到这份惊喜时,高兴又委屈地哭了起来:“以前我从来没过过生日,没有收到过礼物,今天是我第一次收到生日礼物。”张燕请台下没有过过生日、没有吃过生日蛋糕、没有拿过生日礼物的孩子举起手,没想到,许多孩子都高高地举起小手,更多的孩子哭了起来……这个场面让大家震撼了,张燕哽咽落泪,一一记下这些孩子的名字、生日和愿望。

  2013年六一儿童节,张燕再次主动请缨策划、主持红十字会“城乡手拉手圆梦庆六一”为留守儿童圆梦活动。她不仅绞尽脑汁设计好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准备了琳琅满目的梦想礼物,更记住了那些没有过过生日的孩子的梦。为了圆一个爱美的小女孩想得到一本儿童服装设计书的梦想,她跑遍了田家庵区大大小小的书店,才选到一本合适的书,并给孩子买了一套漂亮的衣服。细心的她更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个“圆梦宝盒”,把孩子们的梦想都写在五彩纸上,装进神奇梦幻的“圆梦宝盒”里,让孩子们一一抽出他们的梦想,给孩子们多点期待、好奇和互动。这个环节获得异常好的效果,当一拨拨孩子的梦想被抽出,请上孩子和手捧礼物的圆梦志愿者,孩子们是那样激动、幸福。当所有的孩子都拿到礼物,认识了给自己圆梦的志愿者,孩子们的脸上笑开了花。当张燕把自己亲自准备的那本书和衣服送给小女孩时,她的小脸通红,激动地拉着张燕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当几个硕大的多层蛋糕推上来时,孩子们欢呼起来,在张燕的生日歌领唱中,志愿者围成圈、打着节拍为孩子们一起唱响祝福的歌曲,那场面让许多人落泪。

  在2014年淮南市红十字会开展的“志愿者名师专家走进乡村学堂??特色爱心课堂陪留守儿童快乐过六一”活动中,张燕更是一展所长,精心给孩子们准备了一堂“跟我学朗诵快乐唱儿歌”的兴趣课。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课程体验,她收集了许多素材,图片、动画、声音模仿……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生动有趣的身边小故事小幽默,时而逗得孩子们哄堂大笑,时而令孩子们聚神聆听、陶醉欣赏;精心准备的绕口令让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她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孩子们大声唱出来、说出来,带着浓重地方乡土口音的孩子们放下了拘谨、羞涩和胆怯,用稚嫩清脆的普通话朗诵起来,小课堂成了欢乐知识的海洋。

  暑期留守儿童的安全更是张燕牵肠挂肚的事。2013年暑假前张燕因病住院手术,可她放不下爱人挂职的那个偏远乡村小学校的孩子,她躺在病床上一次次打电话叮咛爱人,一边和红十字会反复商量。7月1日放假第一天,淮南市红十字会如约来到那个令张燕牵挂的小学,给孩子们开办了暑期第一课??暑期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自救互救。当在电话中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时,张燕憔悴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从一个人到带动一群人

  从采访红十字会的工作到用心深切融入红十字会各项公益活动中,张燕一步一个脚印默默丈量了10年,她的热心付出和行动召唤带动了一片,不仅动员了全家老小都参加公益活动,还带动同事、同学、朋友以及自己孩子的同学、老师和家长。

  2014年8月,正值高温酷暑,我市血源紧张,在淮南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的一次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中,挂职乡村的爱人刚回到城里便默默走进捐献者的行列,不仅无偿献血,还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爱人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张燕。2015年上半年,张燕的母亲意外摔伤需要卧床几个月,对于繁忙的张燕来说,这段日子太艰难了,家里老小都需要人照顾,可有限的休息时间又舍不下自己牵肠挂肚的公益活动。六一儿童节前夕,张燕一如既往地担当活动的策划、主持,每天利用下班时间带着儿子来到红十字会策划活动、排练节目,儿子在旁边写着作业,有时就趴在桌旁睡着了,每天都要到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匆匆赶回家照顾母亲。有时太晚了,母亲等不及没有洗漱便睡着了。当母亲得知原委,没有责备她,而是赞扬她做得好,做得对,父亲更是和她肩并肩成为志愿者,全家的支持使得她将爱心继续下去。

  2015年春节,淮南市红十字会组织百名志愿者陪留守儿童欢乐过新年活动,张燕觉得这个活动应该更加扩大,让更多城里的孩子、家长一起参加,给更多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带去温暖。于是她与市红十字会商量,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同学、拉朋友,动员儿子的全班同学、老师和家长。当浩浩荡荡的车队开进偏远乡村小学,当一包包书籍、文具、玩具、食品,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呈现在留守孩子面前,当一双双城乡孩子的小手拉在一起,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绽放时,筹划、排练、奔波、忙碌了数日的张燕也露出疲惫而欣慰的笑容。

  “看到自己的孩子就会想到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长期和孩子们在一起,作为孩子妈妈的张燕如今依然一副童真的笑容,俨然是一个“孩子王”。截至2015年9月,张燕已服务了2100余小时,关爱留守儿童一千余人次。2015年,她被授予优秀红十字志愿者。

  记者手记:在工作中,张燕是一名优秀的记者编辑;在家庭中,她是一名称职的女儿、妻子、母亲;在市红十字会,她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她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点一滴,为的是留守儿童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她说,自己其实就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去宣传。然而正是社会中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她,我们的身边才会温暖涌动,爱如春风……

(记者:孙景芳)

 

(来源:淮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