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这两天在全中国闹得最沸沸扬扬的新闻事件,当属中国女留学生江歌的遇害事件了,虽然距离她遇害已经过去了一年,但是这几天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主要原因在于江歌的室友刘鑫在其遇害后采取的冷漠态度令网友感到义愤填膺,以至于人肉刘鑫似乎成了网上的一大热词。
江歌是在国内大学毕业后于2015年4月7号到达日本语言学校开始留学生涯,2015年10月,江歌考取了日本成蹊大学院,2016年2月又考取了日本法政大学院,最终选择2016年4月入读日本法政大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2016年8月底,刘鑫被男朋友陈世峰赶出家门,先是到打工的老板娘家住了几天,9月2号搬到江歌家里居住。11月3号凌晨时分,陈世峰提前躲藏在江歌家门口,江歌和刘鑫一起回到家,刘鑫在前面跑进屋反锁了门,导致江歌在门外被丧心病狂的陈世峰刺了10刀。刘鑫一直到警察来了才开门,江歌最终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陈世峰早在2016年11月7号,就被警察以恐吓刘鑫罪被逮捕了。11月24号,以杀害江歌罪再逮捕。12月14号,陈世峰被起诉至法院,但是,陈世峰对杀害江歌的事实始终保持沉默,拒不认罪。
此案已经过去一年,但是在这之后网上所引发的波澜一直没有停息。 最近,国内一档知名网络视频栏目记录了江歌母亲与刘鑫见面的画面。两个小时的见面,充满了人性的悲哀,其间夹杂着江歌母亲对刘鑫的盘问和指责,以及刘鑫的痛哭和辩解。江歌的母亲表示,自己永远不会原谅刘鑫,而刘鑫则在舆论的重压之下,呈现出崩溃的迹象。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会面,不管是江歌的母亲还是刘鑫,似乎都陷入了悲伤的牢笼。
刘鑫的“罪与罚”
刘鑫是被害人江歌的好朋友,事发时她们是室友关系。刘鑫习惯称江歌为“三叔”,这是“女汉子”之间的昵称。其实她们都是赴日研修生,开始是打工,在为了考“大学院”而努力复习的日子,刘鑫嫌弃自己室友玩游戏影响自己复习,就向老师申请更换宿舍,于是,她搬到了江歌的宿舍。
后来,两人都成功考进了学院,取得了人生的进步,两人也成为了朋友。江歌租了一个小房子,刘鑫和男友陈世峰分手后,江歌就邀请刘鑫住到自己的出租屋内。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是一次致命的选择,陈世峰一直在纠缠刘鑫。有一次,陈世峰又来骚扰,刘鑫请江歌帮忙劝退,江歌与陈发生了言语的争吵。
后来的凶杀,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渣男的情绪失控或者蓄意报复,但是不管如何,刘鑫本人并不是凶手,警方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视频中,江歌的母亲追问刘鑫:你知道错了吗?到底错在什么地方?
刘鑫的错误之处,在于案发后没有及时把情况告知心急如焚的江歌母亲。案发后,国内舆论震动,而江歌的母亲在悲痛之余,想尽快查出此案的真相,她从女儿的手机微信聊天记录里发现了刘鑫,但是刘鑫一直避而不见,这让江歌的母亲非常愤怒。
江歌母亲:悲伤的牢笼
江歌的母亲也是出于无奈,把刘鑫的个人信息(家庭、姓名、电话等)发到了网上,此案在舆情上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此前,案件刚发生的时候,很多心怀恶意的网友对江歌的死亡幸灾乐祸。“中国女孩在日本遇害”这个简洁的新闻陈述句,给一些狭隘的网友留下了想象空间。所以,最初的网友评论,并不是呼吁查明真相,而是“活该”,潜台词是“谁让你去日本呢”。这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这对江歌的母亲来说,无疑是双重的伤害。她急于知道自己女儿遇害的真相,即便从警方获得了案情的进展,她仍然想让刘鑫告诉她,江歌被害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是什么原因刺激了凶犯陈世峰?作为陈的前女友,以及江歌在日本最好的“闺蜜”,刘鑫这个时候应该站出来去抚慰江歌母亲受伤的心灵,但是她却消失了。
当江歌母亲把刘鑫的信息公布在网上的时候,就相当于以一个悲伤母亲的名义发布了个人通缉令。此举引来了大量义愤填膺的、好事的网友,他们在网上对刘鑫展开了人肉搜索。更有不少人拨打刘鑫的电话,进行谩骂、威胁和诅咒。最终,刘鑫的精神崩溃,不敢出门。面对记者的时候,她甚至说情愿在一年前的凶杀案中死去。
看到自己的信息被公开在网上,在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刘鑫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打电话给江歌的母亲,要求她删除,否则将起诉她。刘鑫此举并没有什么错误,捍卫个人隐私权有什么错的?这种隐私的公布,确实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但是江歌母亲的问题和责难则是:是你全家的名誉(隐私)重要还是我女儿的命重要?
这个问题,刘鑫根本无法回答。谁又能回答呢?
视频中江歌母亲和刘鑫的状态都非常糟糕,让人为她们担忧。江歌母亲充满愤怒,她无法缓解自己的悲伤,也看不出能够从悲伤中走出的希望。刘鑫则是不停哭泣,她这种哭泣与其说是忏悔、难过,还不如说是恐惧。
当江歌母亲说出“我不原谅”的时候,你没法指责她。尽管世界上确实发生过原谅凶手的人,但是我们无法用最高的觉悟来要求一个失去女儿的母亲。江歌母亲对刘鑫的埋怨和恨,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伤害呢?她为自己筑起了悲伤的牢笼,直到她能够原谅的时候才能走出。
她们都是受害者,毫无疑问,凶手是陈世峰。但是,她们在案发一年后仍然处在这么糟糕的状态,不能不说还有一个帮凶群体,那就是那些戾气十足的网友。
网络暴力:以正义的名义杀人
网络暴力早就不是什么新话题。在互联网时代,所谓人肉搜索就给不少当事人带来了困扰。这个案子中,网络暴力有两次浪潮:案件刚发生的时候,网友对江歌的质疑,肯定让江歌的母亲难过,这是第一阶段。等到江歌母亲把刘鑫的个人信息公布到网上时,就引发了第二轮网络暴力,这一轮更严重,也更持久,直到现在,你在网上搜索“刘鑫”,自动匹配到一个搜索选项就是“人肉刘鑫”。
类似“江歌事件始末:人心可以无耻到哪种地步”这样的文章标题,这已经算相当温和的了。更多的评论跟帖,对刘鑫进行谩骂和诅咒,更有不少正义感爆棚的人,把这种威胁引入到现实生活中,他们拨打刘鑫和家人的电话进行威胁和谩骂。很明显,这已经到了违法边缘,但是刘鑫除了躲在房间里,根本没有办法应对。
这种网络暴力的特点,就是每个键盘侠都披着正义的外衣,他们认为自己正在主持人间的正义,而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言语攻击,可能会让一个人走向死亡。对那些谩骂者来说,某一天的网络跟帖,可能只是一时的发泄,事后恐怕连自己都不记得了。没错,那只是几十个字的评论,但是每人施加一点恶,对被指责的个体来讲,就是足以压垮她的滔滔巨流。
这种集体对个人的语言暴力,最终追责起来非常困难。施暴者会认为,自己仅仅说了一句话,而且完全是出于好心,而对被侵犯的人来说,即便起诉,你也无法一一追责,被告的人数足以让你望而生畏。因此,网络暴力最终都会陷入一种“免责”状态,这对那些习惯于在网上攻击的人,简直是一种鼓励。
网络化生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命题,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当然重要,但是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也同样重要。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第20个年头,网络世界的原住民都已长大成人,我们必须达成尊重他人的共识:当群体在以正义的名义指责个人的时候,我们就要警惕,这种指责很有可能已经走偏,并且可能成为杀人的利器。
“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违法
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而且网民针对热点舆情事件的参与活跃度高。“人肉搜索”的力量强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只要照片上网,被“人肉搜索”者(通常情况下,被“人肉搜索”者存在某种过错或是涉嫌犯罪)的详细信息(包括家人、亲友、同事等信息)通常很快就会被认识的人公布在网上。
随之而来的,就是广大网民的口诛笔伐。恐吓、斥责的手机短信、电话等蜂拥而至,让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大受影响。有的人精神崩溃,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自杀行为以求解脱。而那些被误伤者,即使自己是无辜的,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心理阴影中走出。
“人肉搜索”量刑明确
现实中,一些网友未经权利人同意,将其身份、照片、姓名、生活细节等个人信息公开,即所谓的“人肉搜索”,这样的行为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来源:凤凰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