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社会关注
社会关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关注
规范管理“小摊点” 服务保障“大民生”
管理员 彭岳文    发布时间:2018/12/25

  摊点占道经营与城市日常管理一直密不可分。摊点经营户绝大多数为下岗、失业、残疾等低收入弱势群体,迫于生计不得不摆摊设点。哪地方热闹,哪地段人流量大,哪里有同行,他们便到哪里摆摊,而遵守城市管理法律往往排在了谋生之后。摊点在给市民带来便捷的同时,脏乱差也一度成为其“代名词”。

  疏导为先 让摊点有“合法空间”经营

 “小摊点”背后折射出“大民生”。如何化解市容“脸皮”与百姓“肚皮”之间的矛盾,既是老问题,也是新课题。八公山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坚持民生为本,疏堵结合,以疏为先,因地制宜,积极取得属地支持,努力克服城市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设法创造摊点经营“合法空间”,既让摊主安心经营,也使市容回归整洁。

 山王镇孔集南山路是通往淮南十七中、听泉小区的必经之路。就在这条不太宽的路面上,最多时聚集了27家饮食摊点。这些摊点占道经营、占道堆放造成了道路“肠梗塞”,沿街店面反映强烈、住户群众投诉不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高度关注,摊群规范已是迫切需要。该局会同山王镇、市场办,从摊主意愿出发,顺应社会期待,充分论证,多方协调,选择在孔集农贸市场内清理出一块场地,于今年11月将27家摊点全部引入菜市场内固定经营,并落实卫生保洁等自治制度,南山路摊点占道“顽疾”得到根本解决。

 新庄孜三小路是学生上放学、周边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每天早间三四十家菜摊在此路占道经营,并且腐烂菜叶、蔬菜壳皮、塑料袋等垃圾杂物随地乱扔,随处可见,严重影响市容和通行秩序。与此形成错位的是,路南侧不远处一小区却存在一处闲置菜市场,日积月累竟成了种菜、搭建、堆放场所。在调研此菜市场足以容纳三小路菜摊,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量后,该局会同新庄孜街道、相关社区,一方面积极做通摊主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组织整治菜市场环境,拆除搭建,清除垃圾,铲除种菜,修复菜市场口破损路面,安装公益宣传广告,设置菜市场指引牌,内外打理,焕然一新。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将三小路摊点引入菜市场内经营。摊点入市经营后,新庄孜街道对三小路破损坑洼区域进行硬化修补,集中清理垃圾杂物,交警、城管部门分别施划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路面恢复了整洁畅通。

 秉承同样的理念,使用同样的方式,该局会同毕家岗街道、八公山新村物业,将淮凤路大瓜地新淮小区门口道路14家流动菜摊,就近引入八公山新村小区内指定区域过渡经营。待周边菜市场建成投入使用后,这些菜摊将全部转入菜市场内经营。对于该区域7处早点摊,该局也进行了疏导分流,标志着新淮小区门口区域摊点长期占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另外,该局还对和平村区一小周边饮食、水果、百货等50多家摊点实施疏导分流。

 管理跟进 让摊点按规范要求经营

 按照“流动摊点固定化,固定摊点规范化,规范摊点精品化”的思路举措,该局稳步推进,分类实施,积极做好摊群规范管理这门“必修课”。

 针对辖区内主次干道沿线小区出入口、校园周边、菜市场周边、居民区等重点区域已初步规范摊群点,档次标准不高、管理不够精细问题,现正全面实施提档升级行动,通过完善统一硬件设施,落实摊群点自治制度,建立文明诚信经营公约等措施,确保达到摊群经营不影响居民生活、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交通通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统一的目标要求,力求成为城市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对于群众有需求但周边暂无菜市场的露水早市,该局加强薄弱时段管理。丁山村早菜市自发形成已久,该局安排执法人员每日早间6时整到位,有序疏导占主路面经营的摊点到指定区域内经营,并不间断巡查值守,通过持续不断管理,提升摊主规范经营自觉意识,以往摊点蜂拥占道现象在逐步改观。

 对于不服从管理的流动占道经营摊点,该局坚决予以清理取缔,管罚并重,还路于民。

 八公山区城管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摊点规范管理不仅仅是经营位置的固定,更是摊主内在的自我约束,经营行为和自身习惯的自治,要通过宣传、管理、服务等多管齐下,逐步变他律为自律,达到摊群“无为而治”的境界,实现市容与繁荣双赢的目的。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淮南公益服务网微信公众号,

        了解淮南本地公益资讯更快捷、方便!

 

 


(来源:淮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