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5月15日     
教育心理
教育心理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
孩子成绩总是上不去?那不是笨,而是他没有这些好习惯!
编辑 倪龙芝    发布时间:2020/07/06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孩子在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同天生的一样牢固。

我们都非常清楚,一个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可以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也能使孩子拥有充分的精力去学习和生活,从而健康茁壮地成长。

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报道,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量杯里,跳蚤习惯性爱跳,于是在上面盖一片透明的玻璃。

很多跳蚤都撞到了玻璃上,不断地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

过了一段时间,动物学家拿开玻璃,竟然发现跳蚤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的高度,它怕撞到头。

习惯的力量是无穷尽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在这近30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了很多家长、孩子和学校都存在这样困惑,那就是:

孩子们学习非常努力,

但为什么成绩就是不好?

给孩子报了那么多的辅导班,

但成绩为什么总是不理想?

有些孩子一天恨不得24小时都学习,

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来?

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孩子学会学习,首先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就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高忽低的孩子,也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就是一把双刃剑,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对人们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好的习惯能够让人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坏的习惯可以把人从成功的神坛上拉下来。

亲爱的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们的孩子像不像一棵树?

的确很像,他们身体发育就像那棵树的树干,学习成绩就像树上的果实。


天下父母都希望我们的孩子长得高高大大、健健康康、漂漂亮亮,也希望他英语、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科成绩都要好。

但是,我们很清楚,树的成长需要营养,孩子的成长需要教育。

树枝相当于是社会教育,树干相当于是学校教育,树根吸收的养分那就是家庭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都在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他的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因为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孩子这棵树,要想茁壮成长、硕果累累,他一定取决于树的树根。那么,孩子这棵树的树根到底是什么呢?

尊敬的戴东老师说:“树根是一个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能力、生活习惯和他的自我价值。”

而我们家长具备了生育孩子的功能、养育孩子的功能,却往往失去了教育孩子的功能,单方面把教育留给了学校。

戴东老师一直说:“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作为一名家长,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发现,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位合格的家长。

他们一定会协助孩子制定一套详细的学习及生活计划,能帮孩子规划好时间,让孩子有步骤、有计划的完成作业,完成学业,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因为,真正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