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不能服用中药’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夏天也可以吃中药进行调理。”专家说,“夏季炎热,辨证施治是关键。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适合夏季的药方有很多,关键要对症下药。但一些发汗药、大寒药、败阳药须慎用。”
专家表示,由于夏季炎热,药材储存、煎制、服用等诸多环节都有别于其他季节。倘若不注意,辛苦熬出来的中药药效往往会大打折扣。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专家提醒,夏季服中药有五个事项要注意。
A.存放药材别超过1个月,夏天高温潮湿,药材生虫、受潮很常见,会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不能用。应将它们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或存放在冰箱里,切记夏季药材保存期最长不要超过1个月。
B.浸泡药材别超过半小时,众所周知,药材在煎煮之前泡一下,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起效,药效会更好。但夏季气温高,药物浸泡过久易变质,因此浸泡时间应较其他季节缩短一些,最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C.夏天人们爱吃冷饮或者冰镇瓜果,对服药者来说,要注意避免和药性相冲。
D.一般的药都可以煎两次,人们通常习惯在头煎后,将药渣保存到下午甚至晚上,再进行第二煎。“记住,夏天可千万不要这样。”专家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一剂药连续煎两次,将两次药液兑匀后平均分成两份,第二份放入冰箱冷藏,使用时加热即可。但对于感冒、腹痛等急症来说,为了使药物迅速起效,可以先喝头煎药,再翻煎药渣,然后保存二煎药液。
E.从冰箱拿出来的药液,一定要彻底加热后才能服用,以免引发肠胃不适。
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不能用微波炉加热;如果是医院的代煎药则将其放进70℃至80℃的热水隔袋加热即可。
小贴士
一般中药煎煮前不建议清洗,容易造成药材损耗,影响组方药效,若确实需要清洗,应选择适宜强度的流动水快速冲洗;
现代人对于煎药用水没有太多选择空间,质地清洁透明、符合饮用标准的水都可以煎药用;
适当搅拌,可使药材上下受热均匀,建议5分钟左右搅拌一次为宜;
煎煮完毕后立即趁热过滤,同时应采用适宜器具对药渣进行完全压榨,以使药液最大限度地滤出,避免浪费。
来源;淮南网、淮河早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