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1日     
公益风采
公益风采当前位置:首页 > 公益风采
【淮畔青益】美育润心田,支教启新篇——安徽理工大学“美育童行,乡村振兴”实践队暑期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5/07/07

   2025年6月25日,暑期“三下乡”的出征号角在会堂里吹响,安徽理工大学200余支暑期“三下乡”实践队集结完毕,陆续出发。

   2025年7月1日,伴随着奋斗青春的赞歌,“美育童行,乡村振兴”实践队光荣出发。在淮南市新时代志愿者联合会及高新区政法办公室(社会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分成两路,分别前往高新区三和镇大郢村和大通区洛河镇王庄村,开展“美育童行,乡村振兴”乡村支教活动。

   出征当日,开营仪式顺利举办,乡村基层干部、淮南市新时代志愿者联合会代表、高新区政法办公室(社会工作部代表、大通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淮南市图书馆(淮南市少儿图书馆)读者活动部主任为此次活动做出具体指导,他们表示:“不论是文化传承,还是文旅建设项目,都是追求乡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的过程,因此开展相关美育教育也是给予乡村整体发展一个重要支撑。”

传承红色火种,赓续红色血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实践团为孩子们开展了红色精神主题教育。课程当中,实践团充分调动课堂氛围,鼓励孩子们积极分享红色故事,讨论红色精神的内在含义,并在课程学习中通过《小英雄雨来》舞台剧排演的趣味形式,让孩子们在情景演绎中深度体会故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同日,实践团来到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参观学习。知其所来,方能路在何方。墙上堆积的苍白数字,历史在此处无声倾诉。了解过往,方知有何作为;发掘精神,方晓心之所归。此次学习,实践团充分了解淮南历史,感悟淮南人民的艰苦奋斗,更加坚定心之所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团队员参观后说到:“我深刻感受到那段血泪历史的沉重,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捍卫民族尊严的使命担当。”

当科普遇上艺术,让好奇成为热爱。实践团充分发挥物理专业的优势,开展科普主题课程,在科普实验中展现科学魅力,在动手实践中激发探索热情。当”静电章鱼”成功起飞,当乒乓球吸在瓶口,当“彩虹桥”顺利架起……孩子们的眼里闪烁着好奇,科学的种子在此刻种下,科学的梦想在此刻启航。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实践团在各类主题活动设计中融入美育元素,在实践中贯彻美育内涵。孩子们的家乡情在“彩绘淮南”中升温,文化认同在安徽民歌的演绎中提升,在美学教育中融入乡土文化,丰富艺术形式,提升孩子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与德育同源,与文治同归。

实践团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围绕“美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与乡村干部展开深度访谈,当谈及美育价值,受访干部结合基层治理实践感慨:“美育不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软支撑’,更是激活人才内生动力的‘催化剂’——通过审美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能从更深层推动乡村风貌改变与发展动能升级。

   为探寻美育与乡村发展的内在关联,实践团走访村舍院落,实地考察乡村自然与人文风貌,与村民围坐交流,倾听他们对美育的真实需求与期待,在互动中逐渐勾勒出“美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脉络。 

   美育童行,乡村支教启新程,携手共筑振兴梦。美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无限可能正在被挖掘,美育为乡村带来的蓬勃生机正在焕发。乡土文化在美育土壤中发扬,村民的精神世界因美育而绚烂。

   青年扎根热土,汗洒田野。“美育童行,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淮南乡村播种希望,在实践调研中探索振兴之路。

   实践团将继续携手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以美育为引领,以乡土文化为根基,推进乡村建设、文化治理、人才培育的伟大工程。振兴之树将在美育的沃土中蓬勃,乡土文化的花朵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绽放光彩。在美育的滋养下,乡村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