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桂香满城。9月2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周末科普课堂在大通区温情上演。本次活动由淮南市新时代志愿者联合会联合大通区科协、大通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大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安理大经管学院益家人志愿服务队共同举办,通过两大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趣味并存的文化科学盛宴。
活动一: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秋佳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在主题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生动的讲述,为小朋友们揭开了中秋节的神秘面纱。
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古人祭月、赏月的传统习俗;从月饼背后蕴含的团圆寓意,到“千里共婵娟”的文化情怀……一个个生动的典故,仿佛穿越时空,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这不仅是一次节日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关于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的启蒙教育,激励着少年儿童感知传统、热爱祖国,将“强国复兴有我”的信念扎根于心。
活动二:看不见的朋友——水和空气
如果说中秋文化带领孩子们回溯传统,那么接下来的科学探索环节,则带领他们开启了一场认识世界的奇妙之旅。
1. 初识无形伙伴
活动伊始,志愿者通过趣味提问与互动讲解,引导孩子们思考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视而不见”的水和空气。小朋友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这两种“神秘物质”的观察与想象。
2. 探秘水的特性
水有哪些特点?它为什么能流动?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浮在水上,有的却会下沉?志愿者们通过清晰的演示与通俗的讲解,将水的形态、浮力等科学概念娓娓道来。
3. 解锁空气的奥秘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存在,并且力量惊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孩子们了解到空气占据空间、具有质量等特性,感受到了这个“隐形朋友”的巨大能量。
4. 趣味科学实验秀
理论结合实践,方能印象更深。活动现场设置了趣味科学实验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轮流上台亲手体验。
三、课后延伸:动手制作浮沉子,解锁浮力奥秘
活动的尾声并非结束,而是另一个探索的开始。在“动手制作浮沉子”的课后环节中,孩子们利用简单的材料,亲手制作了经典的浮沉子模型。通过挤压瓶身,观察浮沉子的上浮与下沉,他们亲手解锁了浮力的奥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本次周末科普课堂,巧妙融合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学启蒙,既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又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新志联将持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教育活动,为培养拥有文化自信和科学素养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