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奶奶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爷爷是一对夫妻,两人整天瘫在床上,如何服侍伺候好这两位老人,成了老人的亲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晚辈们爱老、敬老的模范事迹被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上窑村广大村民传为美谈。
今年89岁的老奶奶名叫宣文兰,她的丈夫张在美今年99岁。他们共生育了三男二女,大女儿张德英1976年跟随丈夫工作调动,来到了上窑乡生活。此后张德英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先后在上窑娶妻嫁人、养儿育女,小日子过得都很幸福。
张德英的老家在孔店乡大郢村,父母在家务农身体很健康。1991年的那场水灾,将张德英家的老房子淹倒,为了日后照顾父母更方便些,姊妹几个商量后将父母搬到上窑老鸹山下居住。二位老人见儿女们工作都很忙,坚持二人另过。五个儿女每月按时给父母50元钱,后来增加到70元、100元,作为老人的零花钱。二位老人不肯要:“我俩能打能跳的有吃有穿,要你们的钱干啥!这钱留着孙子、外孙日后用。”可儿女们不肯,老人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劳动惯了闲不住,他俩一天到晚在山上开荒种地,收得粮食吃不完,两老人越干越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宣文兰老人从山上干活回到家突然觉得头疼,随即倒地。儿女们闻讯后迅速将老人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老人的命保住了,可右手及右边的半个身子不能动了,只能瘫痪在床。老头子和儿女们安慰她好好养病。祸不单行,3个月后的一天下午,老人张在美走路时不慎跌了一跤,左胯骨骨折了。儿女们小心地将老人抬到医院,医生们说老人年纪大了,不易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姊妹们分头到民间寻方,到怀远县韩郢买管骨折的膏药为父贴用。由于老人骨折后护疼、不能翻身,胯骨处出现了溃烂。儿女们就轮流用双氧水一天数次为老人冲洗伤口,然后涂抹上红霉素软膏,用纱布盖好,经过精心护理,老人的伤口终于愈合了。
两位老人瘫痪在床,今后如何护理呢?儿女、儿媳、女婿聚在一块,研究决定:不请外人服侍,姊妹五人每家服侍一个月,按顺序往下排。儿女们深知父母的生活习惯,父亲爱吃荤,但他的牙齿不好,儿女们隔三差五地给他买些鸡大腿、鸭大腿回家煮烂了给父亲啃。老人喜吃汤圆子,儿女们常从街上给他端下好的汤圆子回家喂他,还用刀将买回来的瘦肉剁烂了做馄饨下给父母尝鲜。他们买油条、香蕉等作为老人的零食。母亲喜欢吃山芋、南瓜等清淡食品,做菜时不放辣椒,儿女们常做面条鸡蛋喂老人。他们为老人烧鱼时,首先将鱼刺一根根剔除,防止鱼刺卡住老人。儿女们经常为老人做汤菜、冲牛奶让老人喝下。他们还交流两位老人对每家饭菜口味的评价,争着为老人改善伙食。大女儿张德英怕晚上扶父母上卫生间力不从心,有时还让儿子和她一块搀扶老人大小便。冬天老人有时蹬掉被子感冒了,医生不便上门。二儿子张德斌用车将医生请到家里为父母打吊水。他们还陪父母拉家常。回忆小时候父母管他们走正道的事及过去生产队里发生的一些趣事,讲得老人咧嘴开心笑。他们在老人的屋内配了收音机,不让老人寂寞,安装了电风扇、取暖器。两老人得意地说:“我们身体都没大毛病,整天像小鸟雀一样睡在床上张着嘴吃现成的,儿女们有孝心,我们这辈子知足了”。
(通讯员 吴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