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要铭记历史,要缅怀那些抗日杀敌铸忠魂的先烈们,其中有一位将军为了抗日救国,八年转战南北,浴血奋战,他就是抗日英雄鲍刚。
鲍刚出生于1897年,原名鲍汝刚,安徽寿县人。鲍刚幼年家贫,从事耕牧,14岁始就读私塾。因家住瓦埠湖畔,灾涝频繁,加之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迫于生计,18岁时与孙一中(早期中共地下党员)离家到上海谋生。1917年,鲍刚和孙一中投入冯玉祥西北军的方振武部下,鲍刚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被提升为营长。
冯玉祥由于不愿参加军阀混战,于1924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组织中华民国革命军,却遭到反动军阀的强烈反对,吴佩孚、张作霖以50万之众包围国民军,鲍刚率领部队出生入死,深受冯玉祥部下方振武器重,由营长提升团长、旅长。1928年春,方振武任革命军团总指挥,鲍刚任军团91师师长。
第二次北伐进行期间,日本恐怕中国一旦统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竭力阻挠北伐进行。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钱。1928年,国民革命军于5月1日克复济南,日军遂于5月3日派兵侵入中国政府所设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肆意焚掠屠杀。济南“五三”惨案发生时,日军用多部重机枪,封锁了革命军司令部大门,鲍刚排除万难,冒着生命危险,率领全体官兵奋勇出击,带头杀出一条血路,占领了有利地形,击退了日军猖狂进攻。
1929年1月,将介石以编遣为名,为削弱异己,在北京把方振武扣押。鲍刚立即在芜湖召开方部团以上军官紧急会议,秘制策划公开起兵反蒋。命令267团由淮南大通开往南陵,派廖运周(中共地下党员)侦察芜湖系驻军情况。在1930年,冯玉祥召见鲍刚,命其快速组织队伍,公开倒蒋抗日。1930年1月,鲍刚在河北、江苏、安徽等地组军公开倒蒋。中原大战爆发后,鲍刚率廖运周、高袭明(中共地下党员)在郑州同冯玉祥见面,进一步商讨抗日事宜。冯玉祥任鲍刚为第三师师长兼黄河河防司令。此时,蒋介石不但不集中兵力抗击日军,反集中重兵包围冯玉祥的抗日部队,把冯玉祥的部队强行改编。但鲍刚坚拒不就,冯玉祥称赞鲍刚:“不投蒋,有骨气,是英雄!”
1932年10月,方振武同鲍刚密谈,决定公开组织抗日救国军,于当年12月25日在山西介休举行了抗日救国誓师大会,共有2万多各界爱国人士参加会议。
1935年8月,鲍刚任46旅旅长进驻安徽屯溪对部队进行整顿。张治中为了给官兵鼓舞士气,多次接见鲍刚,并很器重他,鼓励鲍旅积极抗日,为打击日军做好战斗准备。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鲍旅官兵精壮,士气旺盛,正整装待发,国防部以鲍旅武器装备太弱为借口,拟将鲍旅分散编入汤恩伯部下,引起官兵极大愤慨。鲍刚即日向张治中请愿,要求全旅赴前线抗日。此时,八路军先遣部队已进驻黎城、东阳关等地。鲍刚冒着生命危险,主动与八路军联系,公开宣传抗日十大纲领。朱德司令在此接见了鲍刚,鲍刚向朱德司令汇报了作战经过及进一步抗击日军的备战情况,受到朱德的赞许。岂料,此次会见,竟成了汤恩伯等人陷害鲍刚的借口。但鲍刚不顾个人安危,参加台儿庄战役,他亲自到前线阵地观察指挥,炮弹纷飞,他全然不顾。1938年后,鲍刚又带领部队开赴江西、湖南参战。鲍刚已提升为豫、鄂、皖边区总指挥,升为中将。他带领部队采取游击战术,化整为零,避强就弱,屡挫日军,抗日队伍逐渐壮大,队伍发展达4、5万人之多。
鲍刚治军严谨,队伍日益发展壮大,速度之快引起消极抗日派的极大不满。有人密电蒋介石、汤恩伯,诬陷鲍刚存有野心,勾结新四军,投靠共产党。蒋即派陈某接替鲍刚职务。陈到湖北随县一个深山里,邀鲍刚前往商谈交接事宜。鲍刚已预感到蒋、汤要对他下毒手,阻止他抗日。鲍刚私下写信给其部下,要求广大官兵,要坚持抗日。就这样一封密信被陈某查处并告之蒋,蒋即密电给陈,要陈对鲍刚伺机处置。经蒋介石、汤恩伯、陈密谋策划,在1940年3月间,蒋介石派鲍刚去前线督战,陈某设宴为鲍刚饯行。次日一早,准备了一连人护送鲍刚上路。一排人在前,两排人在后,均距鲍刚半里之遥。鲍身边仅有几个随从人员。当鲍刚一行人刚进入一处三面环山中间只有一条山间小道的险要地段时,发现山道口设有一个小茶棚,里面有几个身穿国民党军服的人,架着一挺机枪,当随从人员发现后,刚要上前去询问时,枪声响了,鲍刚和随从人员立即倒在血泊之中,鲍刚享年43岁。
(鲍继恒 鲍广忠 鲍士传)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