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治理在行动
不让欠薪伤了农民工的心
众所皆知,工资与劳动者的尊严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拿不到工资还是工资过低,都是对劳动者尊严的一种藐视。而“恶意欠薪入罪”与“不断提高各地的最低工资”,无疑是“两招”提升劳动者尊严的有力举措。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全面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全面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我市向无欠薪城市又迈出了坚实而卓有成效的一步。
一个目标 表明政府决心
今年春节期间,山南新区某项目农民工多次上访反映欠薪问题。经核实,农民工反映该项目木工班组承包人李某拖欠工资78万元。因李某拒不配合处理欠薪案件,市人社局将该案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查处,李某被依法批捕。施工单位在李某被批捕且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下不愿承担总承包单位负总责的责任,拒不配合处理欠薪问题。
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案协调会,约谈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向农民工工资专户转入78万元,并通过银行打卡发放了农民工工资。
打造无欠薪城市!这是市委、市政府喊出的一个掷地有声的口号,这也表明了我市整治欠薪的信心和决心。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是一个顽症,是信访维稳的一个重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建章立制、专项检查、投诉查处等工作力度,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人社、城建、公安等部门集中在市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办公,积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清欠力度,处理了大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组数据 彰显部门效率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去年,市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共立案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392起,涉及农民工8139人,清欠农民工工资1.93亿元。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仍是农民工讨薪的高发期和易发期,仅2016年春节期间,市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受理欠薪案件141起,涉及农民工4302人,金额高达1.28亿元。此外,恶意欠薪案件仍存多发态势,仅2015年度,我市有45起欠薪案件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而山南某园区一期项目便是一个例子。该项目2012年8月开始负责施工。2015年9月,该项目已完成工程量2.09亿元,建设单位已支付工程款1.8亿元,已超合同约定的85%支付。然而,2015年9月至2016年元旦春节期间,该项目农民工在未到市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投诉的情况下,多次采取围堵大门、办公室、切断电源等方式讨要工资。公安、人社、建委和建发集团等部门联合采取有力措施,召开多次联席会议,成立由市人社、公安、建委参加的专案组,分析情况,明确责任,研究具体措施。通过市人社、公安、建委等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督促施工单位筹集资金1300余万元,并于2016年春节前通过银行打卡发放了该项目全部农民工工资。
一场整治 敲响老赖警钟
某艺术中心项目是我市重点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工程,项目位于我市山南新区,规划建筑总面积4.5万平方米左右,工程总造价1.4亿元。2013年10月施工,去年下半年,农民工投诉反映该项目施工单位欠薪,并2次赴省上访。据农民工反映该项目涉及欠薪约450万元,且农民工情绪较为激动。
2016年3月1日至2日,市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该项目欠薪问题。会议决定由市人社、公安、建委、重点工程局等单位成立专案组负责协调处理该起欠薪案件。经各部门共同努力,施工总包企业与分包负责人及讨薪各班组代表已达成一致。核实项目共拖欠440万元农民工工资,并已登记造册,制作清欠工资发放表,待筹集资金发放(先行核实的部分班组农民工工资已发放)。
为了落实预防和解决欠薪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市从今年4月至11月,开展全面治理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范围主要是全市范围内建筑业、商业开发、工业地产、市政工程、交通水利工程等项目,重点解决项目施工不合法、工程分包不规范、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工资支付不足额、劳资管理不到位等五个方面问题,通过专项行动,切实形成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使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根本遏制。
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了解到,此次专项行动共分为制定方案、全面排查、集中行动、总结验收、完善制度等五个阶段。专项行动采取优化建设市场环境、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建立农民工工资银行专户、实行农民工工资打卡发放、落实相关资金保障、密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肃失信惩戒等七项举措,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规范工资支付行为,落实预防和解决欠薪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次战役 形成良好氛围
市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专项行动如同一场战役,目的为了打掉欠薪滋生的土壤,打掉“老赖”欠薪的想法,在全社会形成无欠薪的良好氛围。为此,全社会将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清欠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农民工工资专户,推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一卡通”,通过银行开设的对公客户现金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并为每个建筑施工企业设立工资发放虚拟专用账户,通过银行代发工资,确保工资按月足额实名发放到位。
各级政府部门将加强劳动用工监督管理,督促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建立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资金监管制度,完善项目资本金制度,严格执行《安徽省工资支付规定》等相关规定。项目开工建设前必须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缴存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市县区人社部门分别建立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账户,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必要时可动用预售资金先行垫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此外,还将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为快速妥善处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体上访突发事件,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建立完善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在打击欠薪的同时,还要依法打击恶意讨薪行为。
(记者 李钧 李舒韵 )
(来源:淮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