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满怀敬意地为新四军老战士整理撰写回忆录
传承革命精神 为此付出热忱
“那一场战役,打得很辛苦,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依然拼尽全力向前冲……”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位老战士在叙述自己所经历的战争故事,那你就错了,这是淮南市洞山街道军民社区的高兴起老人回忆的真实战争场景,但是那却不是他自己的经历,而是别人的故事。这样一直回忆和记录别人的故事,他一做就是十年。
光辉岁月 为你回忆你的故事
高兴起老人今年69岁,近日,记者在洞山街道军民社区见到他时,却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笑容爽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考虑问题周全,说起新四军老战士的战争故事,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满怀尊敬又感慨万千。
高兴起年轻时曾在内蒙古当过兵,因为有过当兵的经历和军旅中的生活,使得他对“军人”这个词有着独特的理解,“我没有正儿八经上战场打过仗,但是却也经历了那个年代很多艰难的时刻,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无惧生死,的确值得尊重。”从部队回来,高兴起一直从事着新闻工作,直到2004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进入了淮南矿业集团新四军研究会,不久便开始了为新四军老战士采访战争经历,撰写回忆录的工作,“记录下每个老前辈记忆中的那个年代,并将它们整理出来,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是一种财富累积,也是一种精神传承。”正是因为多年来的新闻工作经验和当兵的经历,使得他一下子钟爱上了这个工作。
义无反顾 那是一种社会责任
为了给新四军老战士整理回忆录,高兴起没少做工作,“我们淮南市的新四军老战士并不多,所以每为一个人整理资料时,我都希望能够真实、周全、详尽,首先要找他们的原有单位和组织、人事部门,了解了大概情况后,按照地址去寻找他本人或者他的子女,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打了哪场仗?战争经过如何?有无负伤?有无立功等等,这都是基本的。”高兴起具体地向记者介绍着,每一次的搜集和采访回来,他都会立刻进行整理,为了防止这些口述的内容出现差错,他还自己买了大量的历史书籍,每当遇到不确定或不清楚的提法时,他都要翻阅书籍一个个查找、核对,“有些老战士年纪大了,回忆起的事情不是十分准确,这就需要进行查证,只有口述的内容和背景环境都能够完全吻合,我才能放心。”
10年来,高兴起为二十多位新四军老战士整理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回忆录,并发表了多篇与此相关的文章,记者将老人的手稿粗略统计了一下,仅仅是已经形成定稿的手写材料就有近20万字,“有时候一天采访回来写下的东西我就要修改五六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记者疑惑:“为什么会一直义无反顾地做这个工作呢?”老人说:“对我来说,这不是工作,而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我想还原他们的回忆,为传承革命精神做点事情。”
精神传承 只愿为此付出热忱
对于多年来的采访和整理,高兴起有着太多的感慨,老前辈们对共产党的忠诚让人感动,一提到那些艰难的岁月,他们依然满怀激情,“有一次去探访一位已经躺在病床上的新四军老战士,当时他正在吸氧,听说要了解他的战争事迹,为他整理回忆录,老战士一把就拔掉了氧气罩,对着我说个不停,一聊就聊了一个多小时。”带着这样的感触,高兴起在完成回忆录之外也会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些小文章也为他的生活带去一些乐趣。
高兴起有个不同寻常的“习惯”,每当看到有负面情绪的年轻人,他就忍不住上前说道几句,“现在有些年轻人偶尔会浮躁,即使是一些共产党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以前的老党员们也是无法相比的,因为压力大的关系,他们偶尔会埋怨社会,不满工作和生活,这也可以理解,但是,我希望我的开导能够对他们有着引导作用。”老人说的很认真,很诚恳,“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经历了重重考验的,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有些年轻人没有体会过,感受不深,而我,听过、看过、经历过,所以会对党和国家绝对信任!我对我的孩子,也经常说道这些。”他笑道。不管怎样,老人一直在为革命精神的传承而努力着,这一份热忱和真心,足以让我们感动和尊敬!
图:高兴起翻看自己整理并发表的新四军回忆录
(记者 付莉荣)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